里恩讲堂|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00问(13)

里恩讲堂|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00问(13)

105. 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硬结、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多为一过性反应,经过休息或治疗即可痊愈。

106.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事件,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除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外,其他引起不良事件的可能原因还包括:疫苗质量问题或违反接种操作规程引起的健康损害;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的偶合症;受种者心理因素导致的心因性反应等。

107. 发生疫苗不良反应/事件后向哪里报告?

答:接种单位、医疗机构、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等发现疫苗不良反应/事件的,应当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 按照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08. 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109. 异常反应造成的哪些损害需要进行补偿?补偿费用由谁承担?

答: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实施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接种后出现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损害, 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不能排除的,应当给予补偿。补偿范围实行目录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所需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经费中安排;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所需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承担。国家鼓励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应当及时、便民、合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标准、程序由国务院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里恩药物警戒系统(RH-PV)是基于SaaS云服务的药物警戒信息管理系统,是为制药企业、药物警戒服务公司和生命科学公司量身打造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方案,本系统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行业的规范要求,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覆盖药物警戒工作全流程,适用于药物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估、报告、随访,以及SAE、CIOMS、PSUR、E2B(R3)报告的递交和导出,具备从数据录入、数据验证、质量控制、医学审核、报告导出到电子递交(Gateway)等一体化的流程,可有效协助制药企业建立药物警戒和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药物上市前的安全风险管理和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督。